必赢网址7321 - 必赢平台官方网站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区开发 规划31.9平方公里

发布时间:2018-07-10

三面靠山、一面临海的坝光片区,是深圳现存最大可成片开发区域,也是深圳生态环境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之一。深圳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及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中,站在世界的高度抢占全球生物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确定在这片总面积31.9平方公里滨海片区,建设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培育深圳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西有前海、东有坝光”的双引擎驱动发展格局。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区开发 规划31.9平方公里

银叶树湿地园效果图。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区开发 规划31.9平方公里

生物谷核心启动区创新社区效果图。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区开发 规划31.9平方公里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区局部鸟瞰效果图。


肩负历史重任的大鹏新区,恪守生态为重、保护优先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坝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瞄准国际一流的建设标准,以建设比肩全球的滨海生态科学小城为目标,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积极探索低成本、低冲击、低碳绿色的新型开发模式,以“深圳质量”和“深圳标准”构建海绵城市、绿色城市、绿色交通、绿色市政、绿色管理等生态系统,打造凸显山海特色的绿色生态湾区,为深圳未来城市开发建设树立新样本。

笔者在坝光建设现场看到,一场“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关键词 “三低”原则

70%面积保持山、海、林、湖原貌

世界级团队落户滨海生态科学小城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于2016年启动22个项目,2017年建设片区内及片区外配套项目85个,目前已进入实质性全面建设阶段。未来这里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增长极,到2020年,将建成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集聚基地。

“坝光的建设目标是比肩全球的滨海生态科学小城,成为深圳未来城市开发建设的新样本。”据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指挥部办公室(下称“坝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坝光核心启动区的开发建设始终恪守生态为重、保护优先的基本原则,探索低成本、低冲击、低碳绿色的新型开发模式,最大限度对原有的生态环境予以保护。按照总体规划,总面积31.9平方公里的坝光片区,首期规划用地面积仅9.4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5.6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占总面积不足18%,11%面积为公共绿地,同时,有超过70%的面积保持山、海、林、湖的自然原貌。

“通过积极主动的保护,让其生态资源产生更大的生态价值。”据坝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坝光片区13条河流,将保持自然水文原貌,并通过河岸植被绿化等提升雨水年径流量比率;在流域的间隔地带,利用水文、地势、植被等特点规划建设银叶树湿地园、白沙湾公园、海滨公园、中心公园、江屋山郊野公园等5座公园。其中,银叶树湿地园建成后,湿地面积将由2公顷扩大到96公顷,百余棵银叶古树也将在这里得到更好的保护。此外,在裸露山体的人工护坡上种植观赏花海,与科学小城形成“城在园中,园中有城”生态景观。

绿色发展是“三岛一区”建设的主基调,也是贯穿坝光建设的主旋律。“‘三低’开发的关键是使建设区域得到广泛充分的应用。”该负责人介绍,新区已先后完成了总体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整体开发模式策略研究、道路低影响开发建设规划、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方案。同时,坝指办还聘请各界专家成立坝光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和监督委员会,为新区管委会决策提供专业依据;对坝光开发建设过程中生态保护及建设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如今,“保护优先”的理念在每一个建设细节都得到体现。片区内500米长的石鼓墩路和1000米长的生物谷路正在建设中。因为在规划的道路上有珍稀的古树,所以修建道路时改变规划,改道建设。

以生态、绿色、环保理念建设的滨海科学小城,吸引了一批世界级的生物科技、生命科学的科研团队和项目纷纷落户。包括“DNA之父”詹姆斯·沃森的“沃森生命科技中心”、诺贝尔奖得主巴里·马歇尔的“诺奖实验室”、美国三院院士伯纳德·罗兹曼的罗兹曼转化医学研究院等,生物谷配套园区也已引进生物企业52家、科研机构11家。


关键词 “土方银行”

8个“土方银行”保持土石平衡

片区复绿面积已近100万平方米

按照总体发展规划,坝光核心启动区建设规模总量将达到558.26万平米。这就意味着在建设过程中,将产生数以千万方的土石方量。

为保护区域环境,减少土方外运,新区研究制定了《坝光区域土石方进场管理规定》,创新提出“土方银行”概念,统筹做好片区内土方平衡。据坝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坝光核心启动区启动的22个项目,2017年区内的54个项目,以及2017年计划完成的10万平方米核心区土地整备,所产生和消耗的土石方都是靠“土方银行”存储、支取来完成的。

按照《规定》要求,坝指办为坝光片区土石方建设的总协调单位,新区城市管理和水务局、生态资源环境综合执法局、葵涌办事处执法队分别对建设单位土石方进行审批、管理、执法。

坝指办与新区建筑工务局对各项目土石方的开挖量和回填量进行了认真测算,土方可基本达到平衡,石方略多,可用于海堤和河道填筑。据此,在片区内部选定地块,统一规划建设了8个“土方银行”,其中2个用来存放石方,1个用来存放表土,剩余5个作为堆土场。对于单个项目开挖土方和回填土方之间总量相当的,自行按照项目内部平衡原则进行解决土方问题。对于单个项目内部不能实现平衡的,有弃土需求的,需到指定堆土场弃土;有取土需求的,需到指定堆土场取土。

据银叶树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经理介绍,该项目建设需要大量土方填平洼地。坝指办通过坝光道路、场平工程等项目优先保障银叶树湿地园项目建设所需用土,帮助解决土方约2万立方,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

在建设中保持水土平衡,体现在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中。正在推进的场平和道路建设工程现场,一条条人工挖掘的排水沟穿过工地伸向河流、海岸。施工人员介绍说,人工沟渠的作用是为了收集、排放雨水。为防止水土流失,施工人员除了在沟渠表面铺设过滤棉外,还在沟渠入海口和汇水处挖建了沉淀池,黄橙橙的泥沙水在沉淀清水后排入河海。

“复绿是防止水土流失所采取的又一措施。”坝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一块施工地块严格按照“完成一块,复绿一块”的原则推进。已完成的地块通过铺种草坪、喷洒草籽和油菜籽复绿。目前片区复绿面积已近100万平方米。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片区保持开发前的水文特征

实现天然水域等三个100%

“作为完整片区开发的‘海绵城市’,大鹏新区力争将坝光片区打造成为中国滨海城市发展的独特典范。”据坝指办负责人介绍,2016年4月,深圳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坝光等24个区域被深圳纳入近期建设重点区域。2016年11月,大鹏新区出台了深圳首个针对重点区域制定的《坝光片区海绵城区规划及实施方案》。

“深圳在海绵城市规划中确定的目标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对条件较好的大鹏新区来说是不低于75%。”据参与规划设计的技术人员介绍,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指全年在这一片区内累计得到控制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利用自然条件,二是要人工模拟自然环境。

在利用自然条件方面,新区将采用海绵城市新技术对山、海、林、河、湖、湿地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同时,通过河道植被种植、绿地湿地建设和生态公园建设更好地提升片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在人工模拟方面,通过“渗、滞、蓄、净、用、排”6类海绵技术,将其分别应用于道路、住宅建筑、公共类建筑、工业仓储类建筑、广场、湿地、水体景观等建设项目,维持开发前的水文特征。

“相对而言,建设项目中的海绵城市技术应用难度更大、意义也更加重要。”据规划设计人员介绍,坝光片区机动车道路面层采用透水沥青,人行道采用透水砖。据测算,透水沥青道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将达到50%以上,达到“小雨不湿鞋、中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达到减少噪声、减少光反射和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效果。目前,坝光片区西面的海潮路上,一段30米长的试验路段,正铺设由新型材料所制成的中空式道牙。

“坝光核心启动区展示厅建设,将成为片区首个海绵城市建筑。”据坝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设计主要从屋面、绿地、道路与广场、排水系统四个方面进行。其中,屋顶采用植被绿化的方式蓄存雨水;公共绿地为下凹式,便于雨水充分入渗;人行道、停车场、广场采用透水铺装地面;水体景观作为雨水调蓄设施,并适当处理回用于绿化、冲洗地面、景观用水等。

围绕年径流总量75%的总指标,《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海绵城市规划》按照13条河流流域将坝光片区划分为上新屋水、大坑塘水、坝光水、江屋山水、河背坑水、盐灶水、双坑水等七个片区,并确定片区目标分解任务。然后再将片区的任务分解到片区内的河流、绿地、公园、道路和各类单体建筑,最终实现径流量总目标。该负责人表示,结合坝光片区生态特色,坝光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重点提出片区天然水域面积保持率100%、河道生态岸线比例100%、雨污分流比例100%的三个“100%”目标。


关键词 绿色建筑

“三带一区”布局科学小城

年均减少碳排放量50万吨

为针对坝光片区选择具有示范性、综合性、务实性的绿色建筑技术手段,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4年组织开展了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绿色建筑与低冲击开发研究工作,并形成了《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绿色建筑与低冲击开发研究报告》。在该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地理位置和功能分区等情况,坝光生物谷建筑确定为“三带一区”的分布格局。“三带”分别为沿海利用带、核心发展带和山体保护带;“一区”为沿海利用带内的“三零示范区”。

沿海保护带,面对坝光湾,区域内有银叶林保护区和盐灶村文化遗址。该区域将建设绿色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占绿色建筑总面积16%。

核心发展带,坐落于排牙山和坝光湾所环绕的新月形区域。区域内将重点建设产业和居住融合的大型综合绿色生态社区。绿色建筑面积约390万平方米,占绿色建筑总面积的70%。

山体保护带,为坝光核心区提供绿色天然屏障和与外界链接的通道(多条隧道、高速公路等)。该区域绿色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占绿色建筑总面积14%。

在沿海利用带内,建设一个“零能耗、零排放、零污染”的“三零示范区”。该示范区绿色建筑55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10%。

据规划设计人员介绍,“三零示范区”建设思路和过程为,“通过建筑低能耗、净能耗——可大量运用再生资源——实行碳排放总量控制并进行碳汇、碳交易——购买可再生资源,并可并电网——制定和实施绿色建筑强制性法规”的技术和路径,最终实现“零能耗、零排放、零污染”的目标。

“绿色建筑规划的终极目标是建设绿色生物谷。”该技术人员表示,其实施路径是生物谷建设初期,重点为单体绿色建筑发展和绿色基础设施,然后通过各个单体绿色建筑的有机整合,逐步形成各个绿色社区,绿色社区的汇聚形成绿色生物谷。

“未来生物谷内所有建筑都要达到国家二星级(深圳金级)绿色建筑标准。”据坝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这一标准,绿色建筑实施推广将在节水、节能、低碳等方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测算,核心区就业人口按照8万人、其中居住人口规模3.5万人,按照每人每天0.35立方米用水量计算,每年约用水640万吨。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后,节水量可达到30%-40%,每年总节水量可达到190万吨-260万吨;在节能方面,片区平均年用电总量约为9亿度,按照绿色建筑节能50%的标准计算,每年可节约用电4.5亿度;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二星绿色建筑建设周期碳排放比传统建筑减少0.7吨/平方米/年,若建设周期碳排放占建筑全生命周期的20%-30%(按20%计算),则建设周期可减少碳排放近400万吨,建筑全生命期可减少近2000万吨。若绿色建筑的全生命期为40年,则平均每年减少的碳排放量可高达50万吨。

关键词 环保理念

绿色交通体系公交实现零排放

真空收运系统实现垃圾零污染

坝光片区将实施绿色交通战略,构建一体化、高品质的绿色交通系统,完善枢纽引导、外畅内疏的公交网络体系,营造休闲、游憩的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环境,维护紧凑布局的道路交通空间,打造休闲特色的观光交通体系,构建高效综合的交通管理系统。

按照生物谷核心启动区绿色交通专项规划,核心区内将在葵坝路、鹏坝路和东部沿海高速出入口建设3座“绿岛综合体”。通过3处绿岛综合体实现内外交通转换,全面截停外部个体交通,通过公交车、定制巴士、社区微巴等公共交通,打造内部集约低碳交通体系。综合体内布设公共枢纽、社会公共停车场和公共自行车设施等,引导私人小汽车停车换乘公共或慢行交通。同时,通过建设地面网络、二层连廊、地下通道等建立自行车、步行等便捷的慢行交通网络。

“坝光片区公共交通将全部采用新能源公交车,实现片区公共交通零排放”。据坝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片区常住人口规模和流动人口的规模以及公交车的运力,片区将配备360辆新能源公交车,每台公共汽车配备1个充电桩。3个综合交通枢纽和2个公交首末站均按停车规模比例配备。

“未来,坝光核心启动区垃圾收运处理各项指标将达到国际水平。”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于2016年制定了《坝光国际生物谷生活垃圾收运专项规划》,以期建成具备国际化水准的“环保小城”。

“坝光核心启动区拟在人员居住集中的两个片区进行试点,建设以气力管道输送垃圾的真空收运系统。”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是用管道将收集范围内建于楼宇内的垃圾管道连接到中央垃圾收集站。再经过垃圾分离器及压缩机处理,经密封的垃圾集装箱运至垃圾处理场。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抽风运行在封闭管道内产生真空负压,并产生每小时70-80公里风速的气流,经由地下输送管道进行收集、运输垃圾。该系统完全支持垃圾源头分类,可通过增设投放口实现垃圾分类。


推荐项目